枸杞中氯酸盐和高氯酸盐的测定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枸杞干果和枸杞鲜果中氯酸盐和高氯酸盐含量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枸杞干果和枸杞鲜果中氯酸盐和高氯酸盐含量的测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BJS201706食品中氯酸盐和高氯酸盐的测定
SN/T4089出口食品中高氯酸盐的测定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原理
试样采用热水-甲醇分步提取,提取液经C18和石墨化炭黑(GCB)分散固相萃取净化,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保留时间和离子对定性,基质外标法定量。
5 试剂
除非另有规定外,所有试剂均为分析纯,水符合GB/T6682中规定的一级水。
5.1 乙腈标准品(CH3CN):色谱纯。
5.2 甲醇(CH3OH):色谱纯。
5.3 甲酸(HCOOH):色谱纯。
5.4 甲酸铵(HCOONH4):液质联用级。
5.5 石墨化炭黑(GCB):120-400目。
5.6 C18:40μm,100gm。
5.7 标准品:氯酸钠(CAS登录号CDAA-S-200074-SD,纯度>99%)、高氯酸钠(CAS登录号CDAA-S-200052S,纯度>99%)。
5.8 甲酸铵溶液配制
20mmol/L甲酸铵溶液:称取0.6306g甲酸铵(5.4),用超纯水溶解稀释至500mL,混匀。
5.9 标准溶液的配制
5.9.1 混合标准中间液:分别准确量取1000mg/L的氯酸盐和高氯酸盐标准储备液0.25mL,于25mL容量瓶中,用超纯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制成10.0mg/L氯酸盐、高氯酸盐混合标准中间液,4°C保存。
5.9.2 混合标准工作溶液:分别准确量取混合标准中间液2.50mL,用超纯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制成1.0mg/L的氯酸盐、高氯酸盐混合标准工作液,4°C保存。
5.9.3 基质混合标准工作溶液:根据需要分取适量混合标准溶液,加入一定量的空白基质溶液,混匀。基质混合标准工作溶液现用现配。
6 仪器和设备
6.1 液相色谱质谱/质谱仪:配有电喷雾离子源(ESI)。
6.2 涡旋振荡器。
6.3 组织捣碎机。
6.4 高速万能粉碎机:10000r/min。
6.5 离心机:4000r/min。6.6电子天平:感量分别为0.0001g和0.01g。
6.7 恒温水浴振荡器。
6.8 具塞离心管:50mL。
6.9 滤膜:0.22μm,有机相。
7 试样制备与保存
干、鲜枸杞样品于-18°C冷冻冰箱中保存。试验时将干、鲜枸杞样品取出,鲜样用高速组织捣碎机打浆,干样用高速万能粉碎机(可加少量的液氮)粉碎(30g样品粉碎时间为30s),分别置于样品瓶中,-18°C冷冻备用。
8 测定步骤
8.1 样品提取
枸杞干果:准确称取2.50g(精确至0.01g)枸杞干果置于50mL具塞离心管中,准确加入7.0mL超纯水,在60°C水浴锅中振荡30min,冷却后再准确加入13.0mL甲醇,涡旋5min,4000r/min常温离心3min。枸杞鲜果:准确称取5.00g(精确至0.01g)枸杞鲜果置于50mL具塞离心管中,准确加入7.0mL超纯水,在60°C水浴锅中振荡30min,冷却后再准确加入13.0mL甲醇,涡旋5min,4000r/min常温离心3min。
8.2 净化
枸杞干果:取上清液1mL于15mL离心管中(提前称好150mgC18和40mgGCB)涡旋净化,离心2min,过0.20μm滤膜,用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测定。
枸杞鲜果:取上清液1mL于15mL离心管中(提前称好50mgC18和20mgGCB)涡旋净化,离心2min,过0.22μm滤膜,用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测定。
8.3 测定
8.3.1 液相色谱参考条件
(a)色谱柱:AcclaimTRINITYP1复合离子交换柱(100mm×2.1mm,3μm),或性能相当者。
(b)流动相:A为乙腈,B为20mmol/L甲酸铵溶液。梯度洗脱程序见附录A.1。
(c)流速:0.4mL/min。
(e)柱温:35°C。
(f)进样量:2μL
8.3.2 质谱参考条件
(a)离子源:电喷雾离子源(ESI源)。
(b)检测方式:采用多反应监测(MRM)模式采集数据。
(c)扫描方式:负离子模式扫描。
(d)离子源温度:500°C。
(e)雾化气压力(GSI):20psi。
(f)气帘气压力(CUR):40psi。
(g)离子化电压(IS):-4500V。
(h)质谱参数见附录A.2。
注:8.3.2的质谱条件仅供参考,当采用不同质谱仪器时,仪器参数可能存在差异,测定前应将质谱参数优化到最佳。
8.3.3 标准工作曲线
分别准确量取1.0mg/L混合标准工作液0μL、25μL、50μL、125μL、200μL、500μL、700μL、1000μL,用空白基质溶液稀释并定容至1.0mL。氯酸盐、高氯酸盐系列基质标准溶液浓度依次为:0.00ng/mL、2.50ng/mL、5.00ng/mL、12.5ng/mL、20.0ng/mL、50.0ng/mL、70.0ng/mL、100ng/mL。
将混合标准工作溶液按仪器参考条件进行测定。以混合标准工作溶液的浓度为横坐标,以峰面积响应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工作曲线。
8.3.4 定性测定在相同试验条件下测定试样和混合标准工作溶液,记录试样和混合标准工作液中氯酸盐、高氯酸盐的色谱保留时间,以相对于最强离子丰度的百分比作为定性离子的相对离子丰度。若试样中检出与混合标准工作液(5.9.3)中氯酸盐、高氯酸盐保留时间一致的色谱峰,且其定性离子与浓度相当的标准溶液中相应的定性离子的相对丰度相比,偏差不超过表1规定的范围,则可以确定试样中检出相应的氯酸盐、高氯酸盐。
表1定性确证时相对离子丰度的最大允许偏差
相对离子丰度(%) | >50 | >20~50 | >10~20 | ≤10 |
允许的相对偏差(%) |
±20 |
±25 |
±30 |
±50 |
8.3.5样品测定
若试样检出与混合标准工作液(5.9.3)一致的氯酸盐、高氯酸盐,根据标准工作曲线按外标法计算得到其含量。
8.4 空白试验
除不加试样外,均按试样同法操作。
9 结果计算
结果按式(1)计算:

式中:
X—试样中各待测组分的含量,单位为微克每千克(μg/kg);
c—从标准工作曲线中读出的供试品溶液中各待测组分的浓度,单位为纳克每毫升(ng/mL);
V—试样溶液最终定容体积,单位为毫升(mL);
f—试样制备过程中的稀释倍数;m—称样量,单位为克(g)。
计算结果以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表示,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0 方法的定量限
本方法的定量限氯酸盐、高氯酸盐为10.0μg/kg。
11 准确度
本方法的添加浓度和回收率范围见附录D。
12 精密度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20%。
部分素材来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